太阳集团3143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太阳集团3143成功举办“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

2019-08-14

7月28日至8月12日,由太阳集团3143主办、太阳集团3143和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承办的“发现计划”2019年地理学联合实习顺利、圆满结束。7月29日,“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在太阳集团3143逸夫科学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包括7所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香港中文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两岸三地36所高校的18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太阳集团3143副校长潘保田教授、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胜天教授出席了本次联合实习开幕式。开幕式由太阳集团3143党委沈正虎书记主持,太阳集团3143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主任王乃昂教授介绍了实习路线、日程安排及实习要求,并为同学们诠释了“发现计划”的内涵和联合实习的主旨。开幕式后,全体师生前往中国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过渡带开展野外考察。实习区域以祁连山为中心,跨越甘肃、青海及内蒙古三省区,实习路线涵盖了黄土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等地理单元,环线行程逾2000公里,使同学们亲身体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地理学情怀。

秉承“发现学习”理念和注重交流技能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联合实习模式,36所高校的同学被分为12个小组,旨在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乃至不同民族背景的同学,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通过专业实习进行交流与合作。野外实习阶段,同学们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在现场讨论了喇家灾难遗存的可能成因。在寺沟峡峡口黄河侵蚀阶地,通过测量壶穴形态要素,进一步理解了壶穴形成机制及其在峡谷发育中的作用。在青海湖畔,同学们观察了湖岸堤,初步掌握了利用水量平衡方法估算古降水量的方法。在达坂山和冷龙岭,利用样方调查了植被垂直带谱,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并以林线为例探讨了气候、植被、土壤之间的耦合关系。在岗什卡冰川,考察了终碛垄、侧碛垄、冰川槽谷等典型冰川地貌和冰川堆积。在本康村和张掖红山湾,讨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丹霞地貌。在巴丹吉林沙漠,探索了高大沙山与湖泊成因之谜,顶烈日冒酷暑测量了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完成了各项野外实习任务,使过去学习的各类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得到了有效的融合提升。除了白天的实习,晚上到了驻地,各小组同学均及时进行讨论和交流,为室内总结汇报打下了基础。

在室内总结阶段,12个实习小组以抽签顺序,进行了时长为35分钟、形式多样的汇报交流。各组以专题报告形式,重点分享了野外工作方法、主要发现、存在问题与实习收获等。北京大学王红亚、高雄师大罗柳墀、香港中文大学李峯等带队老师作为评委,对专题汇报中的精彩之处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点评,并引导同学们向更专业化的方向探索。北京师范大学伍永秋教授,对此次联合实习进行了总结,认为全体师生共同体验到了中国大西北的地大物博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领略了实习沿线雄浑壮观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增进了相互了解与友谊,提高了地理人擅长空间思维、善于地理发现的专业能力。最后,根据各组完成的实习感悟、野外记录、专题汇报和公众号推送情况,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据悉,“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是太阳集团3143着力开展的本科生“发现计划”实践教学活动之一。2009年以来,由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高校联谊会举办的跨区域联合实习已连续举行了十次。2019年第十一届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联合实习和第十四届两地高校地理学联合实习同期举办,两项实习活动合二为一,不仅是形式上的合并,更是内容上的创新。不仅精心设计的实习路线新,且实习内容涉及地质地貌、古水文、土壤地理、生物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野外实习期间,举行专题学术报告6次,讨论了“溃决洪水”、“高原沙漠化”、“冰川颤痕”、“红层地貌”、“唐玉门关地望”和“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与湖泊群成因”等科学问题。期间各实习小组通过所在学校公众号,共20次推送本次联合实习,进一步扩大了“发现计划”地理学联合实习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