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夏天,东边日出西边雨,风吹草低见牛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辽阔的大地上,处处展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冻土的深处、高山的冰雪依然是冻结状态,时刻透漏出高原神秘而奇特的一面。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高寒湿地、以及冰川等要素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对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和任务四科考分队于2020年5月-9月开展了野外考察工作,考察横跨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地,涵盖了西藏、三江源和祁连山三大重要生态安全区,科考分队由太阳集团3143、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共同组建,我校高坛光老师等10余名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与。
自5月开始,考察队员分头从唐古拉山和祁连山出发,对多年冻土、高寒湿地、冰川等环境要素开展痕量气体监测、植物-土壤-水体样品采集、无人机调查等工作,重点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以及响应过程。目前,已初步完成夏季-秋季系统监测数据,预期将为认识生态环境效应提供数据基础。科考途中,科考队员克服大雪、冰雹、遭遇大型野生动物等困难,累积历时60余天,行程约12000公里,获取定位监测数据50G、野外监测数据1800余组、土壤和植物样品600余组、水体样品100余个、水质实时监测数据100余条、科考影音记录500余个。除实时监测数据外,部分土壤、植物和水体样品已进入实验室开展室内测定工作。
图1野外科考路线
图2生野外工作内容
图3科考途中遭遇的野生动物
图4生态安全科考分队队员途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