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3143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太阳集团3143师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实习(二)

2022-08-05


2022年7月30日上午7:00,实习队员从武汉出发,沿着汉江溯源而上,来到了天门市的石家河文化遗址。实习队员们首先参观了石家河文化考古研究中心,通过方馆长以及工作人员讲解介绍,石家河文化是距今6000-4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晚期到青铜文化时期的遗址,是史前五大都邑性城址之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刻画符号等,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文化源头,并与中原文化曾有过沟通交流。老师们还讲解了石家河文化的地势、选址以及衰落的原因。石家河遗址属于长江流域中游的典型遗址,与北方遗址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专家们带领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思考,并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

图1参观石家河文化考古研究中心

之后,实习队员们参观了石家河遗址中的三房湾遗址和石家河古城。三房湾遗址处于石家河文化晚期,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红陶杯,地层自上而下可见耕作层和扰动的文化层。文化层土质属于下蜀土,因此可能是人为将陶杯填埋进去。石家河古城位于大洪山余脉岗地,地势稍高。与北方陡直的城墙不同,南方的城墙由黏土堆砌夯筑,坡度较缓。石家河遗址与4200年前开始衰落,这可能与当时的气候冷干化引发的旱灾有关,也可能与北方的文化入侵有关。

图2三房湾遗址

图3石家河古城

下午,队伍沿着汉江溯源而上,出发前往襄阳市,参观古隆中遗址。古隆中是诸葛亮躬耕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地。诸葛亮曾于此地写下著名的《隆中对》。刘表担任荆州牧期间,将驻地迁往襄阳城并政绩卓越,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因此,襄阳成为众多谋士的栖息之地,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由于襄阳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众多的文人墨客,诸葛亮得以知晓天下大事,并一出山而惊天下。

图4参观古隆中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有“铁打的襄阳城”一说,这与襄阳的地理位置是脱不了干系的。晚上,实习队伍登上了襄阳的古城墙,眺望襄阳城、汉江以及对面的樊城。襄阳古城三面环水,南靠岘山,拥有亚洲最宽的护城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和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有2800年建城史,现今的襄阳城主体是明清时期的,经历过多次毁坏和重建。襄阳城一旦攻破,顺汉江而下可以直攻江南,所以可以说襄阳城是南方的咽喉。

图5 襄阳城古城墙

7.31日上午,队伍从襄阳出发,继续溯汉江而上,前往十堰市石鼓镇,考察太极峡景区。太极峡拥有典型的峡谷地貌,沟壑纵横,河流深切。老师们分别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沉积相以及河流峡谷地貌等方面进行讲述,并抛出疑问,让同学们发散思维,认真思考。每个组的带队老师在行进过程中对地理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实习队员们收获颇丰。

图6 太极峡

接着,实习队伍来到了丹江汇入汉江的地点——丹江口大坝。登上大坝,眺望上流区,可以看到丹江和汉江,以及它们的交汇之处。丹江口大坝集防洪、供水、生态、发电和航运“五利”于一身,是南水北调中段的起点,是一项历史性的宏伟工程。但大坝的修建必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质、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下游缺水、引发地震等问题,老师引导着队员们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

图7丹江口大坝

参观完丹江口大坝后,下午,实习队伍来到了丹江口市博物馆。导游讲解了地质历史时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丹江口。它孕育了朱家台、乱石滩等,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我们了解到,均州古城曾经也和襄阳城一样,处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势,易守难攻,也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由于修建丹江口水库的需要,古城被迫淹没水底,成为一座遗弃的水下城市。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淹没的均州城是否有一天能够重现在人们眼前?开发水下旅游或许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图8参观丹江口博物馆

2022年8月1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实习队员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进行参观学习。纪念园以中线工程走向一线串珠,将沿线12个受水区知名景点,包括许昌的三国胜迹、南阳的医圣祠、焦作的云台山、安阳的殷墟遗址、天津的大沽口炮台、北京的四合院、回音壁、前门等景观按照一定比例微缩建设。除此之外,园区入口还设计了移民纪念广场。调水过程中的倒虹吸工程、穿黄工程、湍河渡槽工程等11个重要技术节点工程也将融入其中。此次实习使师生体会到丹江口人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的巨大牺牲,汉江流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饮水思源,铭记历史,如何补偿丹江口地区经济发展,如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引发了实习队员的深入思考。

图9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

下午,实习队伍前往郧阳观察汉江河流阶地与类黄土沉积剖面。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分为六级,实习队伍到达位于公路旁边的T4阶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长安教授讲授了冲积物的基本特征与识别、河流阶地的划分规则以及阶地剖面图的绘制。实习队员观测了T4阶地砾石层砾石砾径、磨圆度、砾石成份、砾石排列构造(叠瓦状构造),以及河床相与河漫滩相二元结构等,对于河流阶地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之后,实习队伍前往郧阳梨花村酒厂旁对类黄土堆积剖面进行考察。带队老师就黄土物源、测年方法及沉积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图10 观察汉江T4河流阶地和郧阳县类黄土堆积剖面

黄土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在我国主要为冬季风和西风带搬运,主要特征是:呈浅黄色或棕黄色,主要由粉砂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孔隙度可达40-50%),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很强的湿陷性。黄土粒度自西北向东南减小,砂黄土-黄土-粘黄土;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长石为主,次棱角状:元索组成与上地壳化学元素的克拉克值相近。黄土具有黄士-古土壤互层特征,代表了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黄土的粒度和磁化率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最常用代用指标。黄土形成的条件包括物源区(主要为荒漠)、搬运风力、相对平坦的高地(台地、河流阶地)、形成土壤的水汽以及较稳定的环境。

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导致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都背井离乡,被政府安置到异乡。因此,傍晚,实习队伍前往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点卧龙岗新村进行社会调研,调查移民安置情况及其生活满意度。总体来说,卧龙岗新村规划整齐,居民住房条件较为优越,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支柱性产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与解决。

图11考察十堰市卧龙岗新村

8月2日上午,实习队伍前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地质博物馆恐龙厅和恐龙蛋化石遗址馆进行学习。该公园位于柳陂镇青龙山,以恐龙蛋化石分布集中、数量巨大、种类多、保存完整、埋藏浅而扬名国内外。公园内青龙山一带的恐龙蛋化石群,覆盖面积达4.2平方公里,富藏的恐龙蛋有6个产蛋层,据专家考证有5科7属11种的恐龙蛋,为晚白垩世时期(距今约6600万年至10050万年)的恐龙蛋。园内化石的分布基本保存了当时恐龙筑巢的原始形态,是研究恐龙兴衰、气候变化、地质变迁的重要场所。曾彪老师对我校同学进行了启发式教学,发掘化石的地点不仅受恐龙生活环境的限制,同时还与化石埋藏条件密切相关,带着这种思考,实习成员观察了博物馆与化石遗址,对于遗址地层、恐龙生活习性与埋藏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图12郧阳恐龙蛋化石遗址馆

在距今0.65-0.96亿年生物晚白垩纪,两郧断裂活动伸展变形,沿两郧断裂形成多个断陷盆地。由于盆地的汇水作用,在盆地中形成小型湖泊和沼泽,盆地中丰富的水草及林木,为恐龙的生存反演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及生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晚白垩世,本区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一样,处于一种干旱-半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恐龙产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恐龙的产蛋和孵化期是在一年中第一次雨季之后开始,第二次雨季来临之前结束。产下的恐龙蛋不管是孵化或是末孵化,均在第二次雨季到来时被快速沉积(冲积扇沉积)物所掩盖,使恐龙蛋保持着较好的原始分布状态。被掩埋的恐龙蛋化石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加积,被掩埋得越来越深,在地下较高温、高压(地下每深100米,温度平均增高3℃,个别地方可增加10℃以上)作用下,恐龙蛋的有机质及少量未孵化胚胎中的软组织和磷酸质,被地下流体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碳酸钙)交换而石化成蛋化石。此外,该地的化石亦可能在石化后经历了二次搬运,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图13 实习小组合影

这几天的实习让实习队员们对湖北市汉江流域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家老师们的讲解使同学们对这些地理现象产生思考,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讨论交流、继续行进,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培养地学素养。接下来的旅程中,队员们将继续带着问题思考、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地理学的时空观、系统观和人地观。